在中国大地上,钢轨就像大地的血脉,既拉着万吨货物跑,也托着老百姓的饭碗奔小康。从慢悠悠的绿皮车到飞驰的高铁,从新疆的春耕专列到横跨欧亚的中欧班列,中国铁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,写下了助农增收、保障粮食安全的热乎故事。
全国一盘棋的智慧;如今全国铁路网突破16万公里,像张智能大网把天南海北连成一家。比如新疆和田的核桃坐着火车到福建,黑龙江的大米坐着专列去四川,河南栾川的山货早上装车晚上就能到北京超市。在阿克苏货场,每个月50万吨化肥坐着"插队"的专列直奔东北黑土地,新疆的钾肥坐着火车下江南,云贵高原的茶叶搭着中欧班列闯中亚。这就像个超级快递员,把全国的好东西精准送到需要的地方。
田头到桌头的技术;现在的铁路早不是光会拉货的"铁疙瘩"了。乌鲁木齐的调度员盯着电脑就能给化肥配车,95306平台动动手指就能办完所有手续。冷链列车让吐鲁番的葡萄三天到上海还水灵灵的,损耗从三成降到半成。攀枝花的果农现在看手机查车次,算准时间摘芒果;寿光菜农跟着中欧班列时刻表种菜,啥时候种啥时候收门儿清。就连运煤的大秦铁路都玩起了万吨大列,一年拉的煤够全国用俩月。
开进心坎里的服务;云南山里的5633次绿皮车最懂老百姓,23年不涨价,2块钱能坐百十里。彝族老乡背着山货赶集,学生娃晃着车厢写作业,这趟"铁公交"每年送120万人走出大山。跟这个形成对比的是高铁上的新鲜事——静音车厢里白领安静办公,手机点餐能吃上沿途特色菜,连轮椅都有专用通道。在陕西勉县,铁路干部王忍被老乡叫做"铁书记",他帮村里卖出去137万的土特产,还给村里装了80盏路灯。
车轮上的民生账本;上海虹桥站每天上千趟车南来北往,背后是本民生大账。春耕时节,化肥专列顶风冒雪保农时;秋收时候,粮食专列昼夜不停运粮忙。去年光粮食就运了1.07亿吨,够全国人民吃半年。中老铁路开通后,老挝香蕉三天到昆明,价格比进口的还便宜;重庆潼南的柠檬坐着西部陆海班列闯东南亚,价钱翻了三倍。这些铁轨上的故事告诉我们:发展不是为了数字好看,是要让新疆棉农在家门口就能把棉花卖个好价钱,让东北大米坐着火车直供粤港澳大湾区。
如今的中国铁路,既是国家发展的"大动脉",也是老百姓的"贴心路"。当其他国家还在争论怎么发展时,我们的铁轨已经给出了答案——既要跑出世界速度,也要守住民生温度。就像那趟穿行在秦巴山区的公益慢火车,虽然跑得慢,却载着老百姓稳稳当当地奔向好日子。(文/钱程)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(文字和图片)由“供稿方钱程”提供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高铁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版权无法核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,本站不承担因本文产生的任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