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,江南花开,微风送暖,正值人间春来到之际,位于青海省腹地的青藏高原却迎来了今年最大的暴风雪,鹅毛般的雪花随着呼啸的狂风席卷而下,不多时,天地一片混沌。
坚守在青藏高原上的铁路一线职工开启了“热血战斗”模式,满腔热血战风雪,一心一意保运输。据悉,不冻泉信号工区坐落于昆仑山脚下的不冻泉信号工区,海拔4680米,主要担负着青藏铁路不冻泉、清水桥、望昆、昆仑山4个高海拔无人站信号设备的日常检修维护任务,那里海拔高、空气稀薄,自然环境十分恶劣,狂风暴雪更成为四季“常客”。由于积雪太厚,汽车根本无法通行,前往昆仑山站只能要点乘坐火车。待机车缓缓停靠昆仑山站,下车的瞬间,迎面袭来的暴风雪,吹得人几乎站不稳脚。不冻泉信号工区的职工踩着厚厚的积雪,火速赶往道岔处进行扫雪作业。由于积雪太厚,扫把根本推不动,他们只好先用铁铲铲去一层,再用扫把左右拼命挥扫,尖轨和滑床板的加热条发出“呲呲”的声音。由于降雪太过猛烈,只一会功夫,他们便活脱脱变成了一个雪人,极度缺氧的环境下,几个小伙子气喘吁吁,胸部在剧烈起伏,呼出的哈气在眉毛发梢上结成一层冰霜。落了扫,扫了再落,漆黑的深夜里,几个小伙子来回奔波于东西咽喉,跟暴风雪展开一场赛跑。整整奋战一夜,暴雪就是命令,直到凌晨,雪停了,他们才结束作业,一整夜的高强度作业外加寒冷的天气让他们早已疲惫不堪,但胸膛里血液依旧沸腾。
5月,同样的大雪也侵袭了位于关角山脚下的察汗诺接触网巡检工区,该工区轨道车出动配合“天路”提质改造进行拉杆作业,由于作业需要,加长编组,编入一辆轨道吊车以及平板车,导致标准车库进入不了,列车只能停留在段管线上,为了,轨道车不受暴风雪的影响,保质保量的完成天窗,司机们顶着暴风雪的侵袭,换上了冬季的大棉服对轨道车进行恒温保养。夜间,轨道车司机们停留在轨道车上,轮流关注者车辆的机油及管路情况,同时对段管线及道岔进行除雪作业,不多时,每个司机都变成了一个“雪人”。在天窗开始之前,轨道车正常出动,轨道车司机几个小伙子脸上都被冻得通红,但他们的内心依旧火热。
笔者也是青藏高原上一名普通的铁路职工,在入路时笔者听到过一句话“高原缺氧,不缺精神”。在这几年的时间里,笔者也蜕变成一名合格的铁路职工,“挑战极限,勇创一流”的精神时刻鞭策着笔者;鞭策着每一位高原铁路人。(文/陶鸿鹏)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(文字和图片)由“供稿方陶鸿鹏”提供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高铁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版权无法核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,本站不承担因本文产生的任何责任。